在体育场馆、校园操场、大型活动场地等场景中,膜结构看台棚凭借其轻盈美观的造型、良好的透光性和大跨度覆盖能力,成为越来越多建设者的首选。然而,膜结构看台棚的建设涉及多个复杂环节,若在选材、设计、维护任一环节出现疏漏,不仅会影响使用效果,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,导致后期维修成本飙升。本文将聚焦这三大关键环节,拆解常见 “坑点”,并提供科学避坑策略,帮你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。
一、选材环节:别被 “低价” 迷惑,核心性能才是关键
选材是
膜结构看台棚质量的基础,不少建设方为控制成本,盲目选择低价材料,最终陷入 “后期维修不断” 的困境。这一环节需重点关注膜材、钢材两大核心材料,避开以下 3 个常见坑点:
(一)坑点 1:只看膜材价格,忽视耐候性与强度
部分供应商为降低报价,会推荐低端膜材,这类膜材往往存在耐候性差、抗撕裂强度不足的问题。在户外长期使用中,容易出现褪色、老化、开裂等情况 —— 比如在高温暴晒地区,劣质膜材可能 2-3 年就出现明显变色,5 年内便需局部更换;在多雨或台风多发地区,抗撕裂强度不足的膜材还可能被雨水浸泡后增重、或被强风撕裂,严重影响看台棚安全性。
(二)坑点 2:钢材偷工减料,承重安全无保障
钢材作为膜结构看台棚的支撑骨架,其材质和规格直接决定整体承重能力。有些施工方会用非标钢材替代国标钢材,或减少钢材壁厚、缩小截面尺寸。例如,本应使用 Q355 高强度钢材的支撑柱,却换成 Q235 普通钢材;本应厚度 8mm 的钢梁,实际仅 5mm。这种 “偷工减料” 会导致骨架承重能力大幅下降,在人员密集或风雪天气中,极易引发坍塌事故。
(三)避坑策略:明确需求 + 严格筛选 + 检测验证
明确使用场景需求:根据当地气候(如高温、严寒、多雨、强风)、使用频率(如校园日常使用、大型赛事频繁使用)、荷载要求(如是否需要承受积雪、人员密集重量),确定膜材和钢材的核心性能指标。例如,多雨地区需选择防水性强的膜材,强风地区需选择抗风载能力高的钢材。
筛选正规供应商:优先选择有资质、口碑好的材料供应商,要求提供材料检测报告(如膜材的耐候性检测报告、钢材的力学性能检测报告),并查看过往项目案例,避免与 “三无” 供应商合作。
进场前抽样检测:材料进场时,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膜材的厚度、抗拉强度、耐候性,以及钢材的材质、壁厚、力学性能进行抽样检测,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,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。
二、设计环节:别只追求 “美观”,实用性与安全性才是核心
膜结构看台棚的设计既要兼顾美观性,更要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。不少设计方案因忽视实际使用需求和结构安全,导致建成后出现 “好看不好用”“安全有隐患” 的问题。以下是设计环节需避开的 3 个坑点:
(一)坑点 1:盲目追求造型奇特,忽视功能实用性
部分设计师为追求 “视觉冲击”,设计出复杂奇特的造型,但却忽视了看台棚的核心功能 —— 遮阳、避雨、保障人员安全。例如,某些看台棚的膜面倾斜角度不合理,雨天时雨水无法顺利排出,导致膜面积水,增加承重负担;还有些设计将看台入口与通道设置在膜结构支撑柱后方,遮挡人员进出视线,易引发拥挤踩踏风险。
(二)坑点 2:结构计算不精准,荷载预估不足
膜结构看台棚的结构设计需精准计算风荷载、雪荷载、人员荷载等多种荷载,若计算失误或荷载预估不足,会导致结构稳定性差。比如,在北方多雪地区,若设计时未充分考虑积雪重量,冬季积雪堆积在膜面上,会使膜材和支撑骨架承受过大压力,可能导致膜材撕裂、骨架变形;在沿海强风地区,若风荷载计算偏差,强风可能将膜面掀起,甚至摧毁整个支撑结构。
(三)坑点 3:忽视细节设计,后期使用麻烦多
细节设计直接影响看台棚的使用体验,不少设计方案因忽视细节,给后期使用带来诸多不便。例如,未在膜面与支撑骨架的连接处设计防水密封结构,雨天时易出现漏水问题;未在看台下方设置排水系统,雨水顺着看台边缘流淌,导致地面湿滑;未考虑膜材清洁和维护的便利性,将膜面设计在高处且无检修通道,后期清洁维护时需搭建脚手架,成本高、效率低。
(四)避坑策略:功能优先 + 精准计算 + 细节优化
坚持 “功能优先” 原则:设计前需与建设方、使用方充分沟通,明确看台棚的核心功能需求(如遮阳面积、避雨范围、容纳人数、进出通道数量),确保造型设计服务于功能需求,而非单纯追求美观。例如,雨天较多的地区,膜面设计需保证足够的排水坡度,避免积水;人员密集的场地,需预留宽敞的进出通道和应急疏散口。
委托专业结构工程师计算:选择有膜结构设计经验的专业工程师,采用专业结构计算软件(如 ANSYS、SAP2000),结合当地气象数据(如最大风速、最大积雪深度),精准计算各类荷载,确保结构设计满足安全规范要求。同时,需进行结构稳定性验算,避免因荷载预估不足导致安全隐患。
优化细节设计:关注防水、排水、检修等细节:在膜材与支撑骨架连接处采用专用密封胶条和防水卷材,防止漏水;在看台下方设置排水沟和地漏,确保雨水及时排出;在膜结构周边设计检修通道和爬梯,方便后期清洁和维护;此外,还需考虑座椅布局、照明安装、通风等细节,提升使用舒适度。
三、维护环节:别以为 “建成即万事大吉”,定期维护是延长寿命的关键
很多建设方在膜结构看台棚建成后,忽视日常维护,认为 “只要不出现明显损坏就不用管”,这种观念会导致膜材和结构加速老化,缩短使用寿命,甚至引发安全事故。以下是维护环节需避开的 3 个坑点:
(一)坑点 1:长期不清洁,膜材性能下降
膜材表面容易积累灰尘、树叶、鸟粪等杂物,若长期不清洁,这些杂物会堵塞膜材的微孔,影响透光性;同时,酸性或碱性的污染物(如酸雨、鸟粪)会腐蚀膜材表面,加速膜材老化,降低其抗拉强度和耐候性。例如,某校园的膜结构看台棚因长期未清洁,膜材表面积累大量灰尘和鸟粪,3 年后透光性下降 40%,局部膜材出现腐蚀开裂。
(二)坑点 2:忽视定期检查,小问题拖成大故障
膜结构看台棚的膜材、支撑骨架、连接件等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、松动等小问题,若忽视定期检查,这些小问题会逐渐扩大,演变成大故障。例如,支撑骨架的螺栓因震动出现松动,若未及时拧紧,会导致骨架稳定性下降,长期下来可能引发骨架变形;膜材的接缝处出现微小开裂,若未及时修补,雨水会渗入,腐蚀内部结构,加速膜材损坏。
(三)坑点 3:维护方法不当,造成二次损坏
部分管理人员在维护时,因缺乏专业知识,采用不当的维护方法,反而对膜结构造成二次损坏。例如,清洁膜材时使用高压水枪直接冲洗,或使用强酸、强碱清洁剂,会破坏膜材的表面涂层,降低其耐候性;检查支撑骨架时,用重物敲击钢材表面,可能导致钢材出现裂纹,影响承重能力。
(四)避坑策略:制定维护计划 + 定期清洁检查 + 专业维护
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:根据膜材和钢材的使用寿命、当地气候条件,制定年度维护计划,明确维护内容(如清洁、检查、修补)、维护频率(如日常清洁每月 1 次、定期检查每季度 1 次、年度全面维护 1 次)和责任人,确保维护工作有序开展。
规范清洁与检查流程:
清洁:选择中性清洁剂(如专用膜材清洁剂),用软毛刷或低压水枪轻轻清洁膜材表面,避免使用高压水枪和腐蚀性清洁剂;清洁时需避免在高温或严寒天气进行,防止膜材因温度骤变出现损坏。
检查:定期检查膜材是否有破损、开裂、褪色、积水等情况;检查支撑骨架是否有变形、锈蚀、螺栓松动等问题;检查连接件是否牢固,有无磨损或损坏。发现问题及时记录,并制定整改措施。
委托专业团队维护:对于复杂的维护工作(如膜材修补、骨架加固),需委托有膜结构维护经验的专业团队进行,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损坏。同时,在维护完成后,需做好维护记录,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。
结语
膜结构看台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选材、设计、维护三大环节环环相扣,任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 “踩坑”。建设方需摒弃 “重成本轻质量”“重美观轻实用”“重建设轻维护” 的观念,在选材时严格筛选、在设计时兼顾功能与安全、在使用中定期维护,才能确保膜结构看台棚既美观实用,又安全耐用,真正实现 “一次建设,长期受益”,避免走弯路、花冤枉钱。